近年来,随着肿瘤治疗进入“精准+天然”并进的时代,传统中草药中的活性成分正被重新评估用于辅助抗癌。尤其是来源于人参的“人参皂苷”,因其在抗炎、抗氧化、调控细胞信号通路等方面的广泛作用,正成为国际癌症研究的热点方向。
2025年8月发表于国际期刊《Berkala Penelitian Hayati》的最新研究,利用分子对接与模拟分析手段,系统评估了21种人参皂苷成分在乳腺癌中的潜在抗肿瘤作用。研究结果为多组分人参皂苷在辅助肿瘤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有力的科学依据。
多种人参皂苷对PI3K通路表现出协同抑制作用
研究聚焦于乳腺癌中关键的PI3K/AKT信号通路,该通路在促进肿瘤细胞增殖、生存、耐药等方面发挥核心作用。通过CB-Dock2等先进工具对人参皂苷与PI3K蛋白进行分子对接,发现其中多个成分具有良好的结合活性,甚至优于目前临床使用的PI3K抑制剂Copanlisib。
其中,Rs1、Rh3与F3等皂苷表现出较强的结合亲和力(结合能分别达到 -7.0、-6.8 和 -6.5 kcal/mol),有望作为天然的PI3K竞争性抑制剂参与通路阻断,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异常增殖。
多路径机制协同,作用方式各异
进一步分析表明,不同人参皂苷的作用机制并不完全相同。例如:
-
Rh2 可诱导癌细胞凋亡,影响Bcl-2/Caspase通路;
-
F3 能诱导DNA损伤、激活自噬,干扰肿瘤细胞代谢与增殖;
-
Compound K 表现出良好的结构稳定性,在乳腺癌细胞中诱导G1期细胞周期阻滞。
正是由于各类人参皂苷在靶点和通路上的互补作用,使得“多组分组合”在抗肿瘤活性方面展现出更强的协同性与系统调控能力。
毒性低、稳定性好,具备成为天然药物潜力
与合成药物Copanlisib相比,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在毒性评估中普遍表现更安全。研究显示,大部分人参皂苷LD50值远高于Copanlisib,Rh7和F3的LD50值分别高达6000 mg/kg和8000 mg/kg,属于低毒性范畴。
同时,在分子动态模拟中,多数人参皂苷的RMSF(均方根波动值)均低于对照药物,显示出更高的构象稳定性,这在实际体内应用中意味着更可靠的生物学行为。
多组分策略更具应用前景,瑞得生布局前沿
本研究还强调了一个关键发现:尽管部分单体人参皂苷(如Rh2、Rg3)在特定机制上效果突出,但其靶点有限,难以全面调控癌细胞的多维信号通路。相比之下,由多种人参皂苷协同组成的“多组分”体系,不仅能够覆盖PI3K/AKT、STAT3/p53、MAPK等多条癌症相关路径,也更适应肿瘤微环境的异质性,有望带来更好的临床疗效与耐药控制。
这一研究结论也与当前主流健康产品的发展趋势高度契合。例如,瑞得生(Redsenol)作为全球为数不多专注于多组分人参皂苷研发的品牌,其产品不仅富含Rh2、Rg3、Rh3、Rk2等十余种高活性成分,还通过独立完成了加拿大政府批准的临床试验注册,成为当前市场上唯一获批开展癌因性疲劳临床试验的人参皂苷品牌。相比单一成分的保健品,瑞得生更能体现现代科技在“精准营养”与“天然辅助”之间的创新融合。
随着越来越多科学研究揭示人参皂苷在抗癌机制中的细致作用,“多组分+协同靶向”的研究思路正成为人参皂苷应用的新方向。在癌症治疗逐步迈向个体化与低毒性辅助的当下,基于现代科研方法开发的多组分人参皂苷产品,有望成为提升生活质量、延缓肿瘤进展的重要辅助手段。
参考资料:Muliana, Nathaniel Emmanuel, et al. “Exploring Ginsenosides for Drug Development: Molecular Docking and In Silico Analysis of p53-Mediated Tumor Sup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 Berkala Penelitian Hayati 31.2 (2025): 137-148.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得生健康网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redsenol.com/41391.html
发表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