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癌用药的不良反应,如何应对肺癌化疗药物副作用
目前肺癌治疗主要有手术、放疗、化疗、免疫、靶向及中药治疗,在医疗实践中,主要采用以冲击疗法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各项治疗手段凡涉及用药均逃不过药物不良反应。是药三分毒,癌症用药尤甚。今天的主题就是肺癌用药避无可避的不良反应,聊聊这里面的曲折是非。
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化疗在肺癌的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很多患者会通过化疗这个重要途径来对肺癌进行治疗。那么,肺癌的化疗没有副作用吗?不是的,肺癌的化疗主要是能够大量的杀死癌细胞,但是大剂量的化学物同时也对人体的正常细胞造成很大的伤害。
毛囊损伤:有些肺癌化疗药损伤毛囊,在应用肺癌化疗药后会出现脱发,脱发的程度通常与药物的浓度和剂量有关。出现脱发不必过分担忧,因为一般病人停药后,脱掉的头发会重新长出,皮肤的红斑、皮疹和色素沉着也会好转或消失。
胃肠道损伤:化疗对正常胃肠道细胞会产生杀伤作用,进而导致患者产生强烈的肠胃道反应,表现为口干、食欲不振、恶心、呕吐,有时可出现口腔粘膜炎或溃疡。便秘、麻痹性肠梗阻、腹泻、胃肠出血及腹痛也可见到。这些副作用会降低了病人自身的抗肿瘤免疫力,导致病情进一步恶化,所以要患者在治疗期间饮食营养要注意跟上,并且要加强补硒,硒制品对放化疗有很好的辅助作用,能针对性的提升免疫力,改善放化疗副作用,稳定白细胞,并修复患者的肠胃道细胞,缓解消化道反应,预后比较理想。
肝脏损伤:肺癌化疗药物可不同程度的损害肝脏细胞,出现谷丙转氨酶增高、胆红素上升、肝肿大、肝区疼痛、黄疸等,引起的肝脏反应可以是急性而短暂的肝损害,也可以由于长期使用肺癌化疗药,引起肝慢性损伤,如纤维化、脂肪变性、肉芽肿形成、嗜酸粒细胞浸润等。所以在使用肺癌化疗药前和用药过程中,要检查肝功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必要时停止肺癌化疗。
心血管损伤:有些肺癌化疗药物对心血管系统有毒性作用,临床可表现为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心肌病综合症,心电图出现异常。严重的可发生心力衰竭。所以使用肺癌化疗药前及用药中应检查心电图,发现异常立即停药,及时治疗。
骨髓抑制:大多数肺癌化疗药均有不同程度的骨髓抑抑制。骨髓抑制早期可表现为白细胞尤其是粒细胞减少,严重时血小板、红细胞、血红蛋白均可降低,同时患者还可有疲乏无力、抵抗力下降、易感染、发热、出血等表现。在每次肺癌化疗前,都应该做血象检查,如果白细胞的数目若低于(2.5~3)×109/升、血小板(50~80)×109/升,应该暂时停止肺癌化疗,遵照医生的医嘱使用升高血细胞药。肺癌化疗药物一般多是免疫抑制药,对机体的免疫功能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当免疫功能低下时,肿瘤不易被控制,反而加快复发或转移进程。
肺损伤及肾损伤:部分肺癌化疗药可引起周围神经炎,少数肺癌化疗药物可引起急性化学性肺炎和慢性肺纤维化,临床可表现为发热、干咳、气急,多数病人急性起病,伴有粒细胞增多,甚至出现呼吸衰竭。应在用肺癌化疗药期间定期检查肺部情况,停药后还要注意随访。一旦发现肺部毒性反应,立即停止肺癌化疗并用激素治疗。部分肺癌化疗药物可引起肾脏损伤,主要表现为肾小管上皮细胞急性坏死、变性、间质水肿、肾小管扩张,严重时出现肾衰。患者可出现蛋白尿,少尿或无尿,有的发生血尿、水肿、小便化验异常等。应在用肺癌化疗药前和用药过程中均要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靶向药物的不良反应及应对
靶向药物的选择多依据于患者体内致癌位点的突变类型,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分为小分子靶向药物及单克隆抗体两类。其中,小分子靶向药物通常是信号传导抑制剂,它能够特异性地阻断肿瘤生长、增殖过程中所必需的信号传导通路,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作用靶点明确,但并不代表临床中不会出现不良反应。随着临床的广泛应用,这类药物的不良反应如腹泻、蛋白尿、高血压、痤疮样皮疹及心脏病不良反应等已为人们所熟知。
目前临床中应用较广泛的小分子靶向药物针对的靶点主要有EGFR、K-RAS、B-RAF、C-KIT(CD117)、VEGFR-2、PDGFR-β、HER-2等。以EGFR抑制剂特罗凯为例,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是皮疹和腹泻,3/4度皮疹和腹泻的发生率分别为9%和6%,皮疹的中位出现时间是8天,腹泻中位出现时间为12天。有报道提示在接受特罗凯治疗的NSCLC患者或其他实体瘤患者中可出现严重的间质性肺病(ILD),甚至导致死亡。防治措施包括应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机械通气等。其病死率为50%左右,需引起高度重视。当有新出现的、难以解释的肺部症状,一旦诊断ILD,应停止继续使用特罗凯,并采取适当治疗。
另外,特罗凯治疗可引起无症状的肝转氨酶升高,因此,治疗期间应定期复查肝功能,包括转氨酶、胆红素、碱性磷酸酶等,如果肝功能损害严重应减量或停药。肝功能损害常为暂时性的或伴有肝转移。曾有少量报道有患者出现胃肠道出血,常发生于同时应用华法林的患者,所以,同时服用华法林或其他抗凝剂的患者应监测凝血酶原时间。安全性和药代动力学在年轻人和老年患者中无明显差异,因此,应用于老年患者时不建议调整剂量。发现肝功能出现明显变化,如胆红素增加1倍和/或转氨酶增加2倍,应中断或停止用药。
多靶点药物如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常见的皮肤不良反应,在抗EGFR药物的使用中亦可见。多发生与治疗后第2~4周,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手足皮肤反应的发生率下降,症状亦随之减轻。出现该症状时,建议门诊随访、戴厚手套/袜、避免接触热水、外用尿素或氯氟美松油膏等,必要时减量或停止靶向药物的使用。
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与患者的身体状况、年龄、遗传因素、生活习惯等等多种因素有关,它本身是在实践中积累出来的用药经验的一部分。多年来靶向药物的实践表明,靶向药物虽较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低,但仍不可小视,某些罕见的不良反应往往因临床诊断困难,常常导致严重的后果。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将影响患者治疗的信心,严重的不良反应可使治疗过程中断。对患者实施健康教育和心理护理是必不可少的,使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增加治疗依从性,对症护理可减轻患者痛苦,提高患者的舒适度,保证治疗的顺利进行。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得生健康网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redsenol.com/3777.html
发表你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