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

吃不起进口抗癌药,为什么便宜的国产仿制药却到不了患者手上?

“他们吃不起天价的进口抗癌药,只能等死或者自杀。”这是电影《我不是药神》中主角程勇在法庭上说的。为了让白血病人能吃上救命药,他一次次从印度大批量走私低价仿制药,最终被起诉判刑。

电影《我不是药神》的热映,让天价进口抗癌药和印度仿制药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电影讲述的是发生在2002年的真实故事,那些年大量癌症病人冒着风险去购买低价的印度仿制药。16年后的今天,国产仿制药已经发展起来了,可是却面临着一个尴尬:到不了患者手上。

 

大部分患者依然只能吃昂贵的进口药

以电影中讲述的治疗白血病的药物“格列卫”为例。2013年瑞士诺华公司研发的“格列卫”专利到期,目前国内有三家医药公司生产“格列卫”的仿制药,分别是江苏豪森生产的“昕维”, 石药欧意的“诺利宁”和正大天晴的“格尼可”。在价格上,“格列卫”虽然降价,但是仍然需要10800元左右一盒,“昕维”的价格是1160元一盒,“诺利宁”和 “格尼可”更便宜,分别是900元和870元左右。即使除去医保报销,自付费部分,“格列卫”一年的花费仍然比国产仿制药贵好几万。

然而在国内市场份额上,“格列卫”占据了80%,三种国产仿制药只占到20%。

这种巨大的市场差距绝非个案,而是在进口抗癌药和国产仿制药中普遍存在的。

易瑞沙(有效成分吉非替尼)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药,2005年进入中国,价格为7000元每盒,患者每月用药费用在两万多元。2016年,易瑞沙进入国家谈判目录,每盒售价降至2350元。相比之下,国产仿制药每盒定价1680元。截至今年6月,易瑞沙进入全国1200多家医院,而齐鲁制药的仿制药却只进入了200多家医院。

也就是说,在有同类仿制药的情况下,大部分癌症患者仍然在使用价格更高的进口抗癌药。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公立医院更喜欢高价药?

大部分患者仍然在使用高价的进口抗癌药,这是患者自愿选择的吗?当然不是,患者的药是医生开处方开出来的。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朱恒鹏认为问题出在医院环节:在药品产销链条上,公里医院处于强势地位,公立医院更喜欢用高价药。

朱恒鹏说,国内公立医疗机构掌握着75%以上的药品零售,不管是对患者还是对药企,都牢牢占据垄断地位。同时,公立医疗机构又受到各种价格管制,所以就通过药品(耗材)的回扣和各种隐形返利(拖欠药款等)实现垄断利润,也就是所谓的“以药养医”。公立医院购销药品和医用耗材时,不仅考虑疗效,更考虑返利和回扣多少。

医改后,国内全面取消药品加成,医院不能再直接获得批零差价收益,如何获得返利?朱恒鹏根据他的调研得出的结论是,医院依然可以通过对处方权的控制,通过间接方式暗箱操作获得卖药收益,如强制收取企业履约保证金、积欠货款形成利息收益等。

 

药占比,让医生更愿意开进口药?

如果说上述原因是医院喜欢高价进口抗癌药的主观原因,那么药占比,则是医院选择进口抗癌药的客观原因。

药占比,是指药品费用在医疗机构收入中的比重。2017年国家规定公立医院药占比不得超过30%。国家使用药占比这个指标来考核和监测医院,为的是限制医生乱开药、多开药。但是现在药占比却成了限制国产仿制药的一道紧箍咒。由于大部分进口抗癌药不纳入医疗机构药占比考核,而国产仿制药却要受药占比的限制。因此很多时候医生开药更倾向于选择进口抗癌药,因为不会占用药占比额度。

2018年1月,某医院的一张处方购药申请表在朋友圈流传,这份申请表中医生发起的处方购药使用申请流程被药剂科评估退回,并建议使用进口药吉非替尼,原因就是进口药不占药占比额度。

 

国产仿制药质量比进口抗癌药差吗?

关于医生不愿意使用国产仿制药,很多人认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是国产仿制药的质量比进口药差。必须承认,在2007年以前,国产仿制药的质量确实参差不齐。2007年,新修订《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实施,药品注册大幅收严,强调仿制药应与被仿药在安全性、有效性及质量上保持一致。

近些年,国家积极推动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确保仿制药和被仿制药在质量上的一致性,并出台政策推动仿制药的应用。

今年4月3日,国家发布的《关于改革完善仿制药供应保障及使用政策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及时将仿制药纳入采购目录,不得对厂家和品牌进行限制,促进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与原研药平等竞争;将质量和疗效一致的仿制药纳入与原研药可相互替代药品目录。”

 

相信这些努力能大大改善国产仿制药的市场地位,让国产仿制药为降低药价、减轻癌症病人负担,挽救病人生命发挥出更大的作用。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得生健康网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redsenol.com/15519.html

发表你的观点

  订阅评论  
提醒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