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靶向治疗

癌症手术后不要吃这种靶向药,没有效果!

在治疗癌症的靶向药中,有一个很大的类别,叫做抗血管生成靶向药。这类靶向药的抗癌机制是通过抑制和阻断肿瘤血管,导致肿瘤失去营养供应,从而杀灭肿瘤。这种抗癌机制有个通俗的说法,就是“饿死癌细胞”。

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的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索拉非尼、舒尼替尼、卡博替尼、凡德替尼、阿帕替尼、索凡替尼、仑伐替尼、瑞戈非尼、呋喹替尼、帕唑帕尼、阿昔替尼、尼拉尼布、西地尼布、安罗替尼等。

癌症手术后不要吃抗血管生成靶向药

在临床上,有些癌症病人在手术切除或者根治性放化疗后,选择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作为巩固治疗。这种治疗方案是错误的!截止到目前,不推荐将抗血管生成靶向药用作根治性治疗后的巩固治疗。因为这样的治疗没有效果。

从理论上分析,手术切除后,病人身体里已经不存在肉眼可见的、体积相对较大的、结构成熟的肿瘤组织了,剩下的最多就是一些零散的癌细胞,这些零散的癌细胞并没有纠集在一起、形成真正意义上的肿瘤血管。肿瘤血管都不明显甚至不存在,那么抗血管生成靶向药就发挥不了作用。

手术后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不能延长生存期

临床试验的结果也证明了上述理论分析,近年来国内外开展的众多大型临床试验,探索将抗血管生成类靶向药作为手术等根治性治疗方法后的巩固治疗,无一例外,均以失败告终。

以肾癌为例,截止目前,已经有4个大型国际多中心三期临床试验,每个临床试验都入组了一两千名患者,实验组患者在手术后接受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作为巩固治疗,这些靶向药包括帕唑帕尼、舒尼替尼、阿昔替尼等多种药物,对照组手术后不接受靶向药巩固治疗。临床试验结果都是一样: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作为术后的巩固治疗,增加了不良反应,却不能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因此,目前临床上不建议在手术、根治性放化疗等治疗后,使用抗血管生成靶向药,不但没有效果,反而带来了副作用,增加病人痛苦。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得生健康网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redsenol.com/26266.html

1
发表你的观点

1 Comment threads
0 Thread replies
0 关注者
 
最具反响的评论
最热门的评论线程
1 Comment authors
  订阅评论  
提醒
匿名

国家医疗机构不发文嘛!到现在还一直在用,麻的,才知道,我爸化了6-7次都白化了,难怪严重了,太不负责任了吧

Back to top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