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心理调适
癌症的发生除与生理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明显相关。负面情绪如忧郁、悲观、忍耐、克制、压抑等造成中枢神经过度紧张,削弱了人体免疫力,增加了机体对致病因素的敏感而成为癌症的活化剂;而情绪乐观、积极配合、善于表达、身心处于良性功能状态,会增加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得以控制或向有利方向发展。因此,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掌握病人的心理变化特点,给予相应的指导和护理对策,对癌症的整体治疗尤为重要。
当病人得知自己的病情后,其心理反应有六个阶段,即体验期、怀疑期、恐惧期、幻想期、绝望期、平静期。
体验期:
当病人看了检查结果或得知自己患了癌症,会顿时惊呆,霎那间方寸大乱,甚至晕厥,这种震惊成为“诊断休克”,很多病人回忆时,都不知当时怎样过来的。此期短暂,可为数小时或数日。
护理:与病人建立信任关心,提供支持,向病人表达情感上的安慰和关心。护士和家属应为病人作出具体的实际帮助,如陪伴在身边,轻轻握住病人的手或保持适当的身体接触,使病人有安全感。让他体会到并非独自面对不幸。不要在病人面前手忙脚乱,表情紧张,而应表现的态度温和,行为得体,这样能使病人受到积极的影响。
怀疑期:
病人对诊断结果极力否认,有的病人要求到几家医院去复查,有的病人假充病人家属找医生护士问询,以便得到不同方面的信息,此时病人既希望确认,又希望听到不是癌症的诊断,此期病人的否定态度不能简单评价为负性心理状态,这种拒绝接受事实的做法是一种对创伤和应激状态下的心理反应,是一种保护性反应,可降低病人的恐惧程度和缓解痛苦的体验,逐渐适应以外打击。
护理:家人不需急于让病人接受现实,尽可能使病人不要遭受太大打击,采取适合病人的策略使他逐渐了解事实真相,告诉他这种疾病不是不治之症,让病人尽情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最终接受治疗方案,在说服过程中应始终让病人感到自己是主人,维护病人的自尊,满足心理和治疗方面的需求,提供支持病人的精神力量。
恐惧期:
当病人极力否认而不能改变诊断结果是,会产生恐惧,包括对疾病的恐惧,对疼痛的恐惧,对离开家人和朋友的恐惧,对死亡的恐惧,恐惧的产生与危险的明确来源有关。病人会表现为恐慌、哭泣、警惕、挑衅性行为、冲动行为。以及一系列的生理功能改变,如颤抖、尿频、尿急、血压升高、呼吸急促、皮肤苍白、出汗等。恐惧是一种适应性反应,可以让人对危险因素提高注意力和警惕性,采取逃避或进攻来降低危险性,只要将应激原除掉,病人的恐惧便可减少或消失。
护理:通过与病人交谈,让病人将自己感到恐惧的前后经过讲出来,通过有关知识的教育纠正病人感知错误,或让其他病友讲述自己的感受,讲述成功度过此期的经过,使病人增加安全感,增加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
幻想期:
当病人经历了得病后的痛苦体验后,已能接受现实,但出现幻想,如希望出现奇迹,希望发明一种新药能根治自己得疾病,或希望专家教授能研究出根治自身疾病得新方法等。
护理:支持病人与疾病抗争,增加信心,提高应对能力,消除恐慌。此时护士就应多与病人交流,不要削弱病人这种积极得情绪,告诉病人为达到他们得要求,医护人员会尽一切努力,要稳定病人得心理,情绪。
绝望期:
当各种方法治疗都未能取得良好得治疗效果,病情进一步恶化,或出现严重并发症或难忍的疼痛时,病人会绝望,对治疗失去信心,听不进医护人员、家人或朋友的劝说,表现为易怒、不服从、挑衅、不遵医嘱等。
护理:首先护理人员应同情和理解病人的痛苦,给病人更多的抚慰,允许病人发怒,让病人亲密的家人陪伴身边,更多的给予心理上的满足。
平静期:
病人已接受现实,承认病人角色,情绪稳定,表现得服从,配合治疗,对死亡已不恐惧,处于消极被动应付状态,不再考虑自己对家庭与社会得义务,专注于自己的症状,处于无助、绝望状态。
护理:护士应与病人交流,多陪伴病人,尽可能减轻病人症状,减轻痛苦,满足病人的各种需求,向病人提供充满希望的信息,与病人共同制定生存计划。
总之,大多癌症病人基本符合以上心理变化过程,但不同心理特征的人在心理变化分期也存在着差异,各期持续时间也不尽相同,出现顺序也有所不同,在护理过程中,家人应该注意个体化差异。
除非注明,否则均为瑞得生健康网原创文章,转载必须以链接形式标明本文链接
本文链接:https://redsenol.com/2233.html
发表你的观点